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快速
返回顶部
返回首页
返回列表 发帖

[作文训练] 多则材料审题指导

多则材料审题指导
一、多则材料的含义
多则材料作文,即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一组材料进行命题的一种作文形式。这些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,同时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种联系。
二、多则材料的类型
1.同类材料:异中求同、同中求异
即几段材料虽然事例不同,但中心内容或思相情感或观点态度具有相同或者相似性。
【例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:从现在起,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,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。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,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。我已无暇顾及过去,我要向前走。
——米兰·昆德拉《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》
材料二:“那咱们往哪走啊?”“往前走。”“哪是前啊?”“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,这是人类最古老的玩笑。往哪走,都是往前走。”
——米兰·昆德拉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
以上两则材料很具有启发意义。请据此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两则材料都出自米兰·昆德拉的作品,其中都有关于人生方向的思考。材料一确定的方向是“远方的呼唤”,要“向前走”;材料二对“前”这个方向提出了疑问,得出“往哪走,都是往前走”的结论。材料一的“向前走”,本身就包含选准方向的意思;材料二的“往哪走,都是往前走”,有强调方向,更强调行动——走。因此,考生写作时,先确定两则材料相同点:往前走;再找出相同点的不同点:第一则材料侧重讲往前走的方向即远方,第二则材料侧重讲往前走的行动。
这样考生可以将两则材料结合起来,从辩证的角度进行立意,如:方向与行动,是人生向前走的两翼。

2.相反材料:权衡取舍
即各则材料表达的观点态度相反或事情的性质相反。
【例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:有人主张人要在批评中强大起来,批评可以让你正视自己的问题,矫正自己的错误,制定合理的方案,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优化。但也有人认为,要远离他人的批评,因为它会破坏你的心智和情绪,一个总是遭到批评的人,容易变得一蹶不振,批评的副作用远大于正作用。
材料二:关于对待赞美的态度,有人主张人应在赞美中成长,因为赞美能加强你的优点,激励你的意志,激发你的正能量。但也有人认为,对待他人的赞美要冷静,不要在赞美声中迷失自我,从而导致人生错位。
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评论文章,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。
【审题指导】
(1)材料分析材料围绕对待他人的批评与赞美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态度,这几种态度只有鲜明的主张而没有明确的是非界限,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。有几点需要强调:①材料讨论的是关于人生中如何对待批评和赞美的态度问题,不要随意扩大范围;②对待批评和赞美,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,每一个主张背后都有其逻辑理论的支撑;③注意措辞细节,如“远离”“冷静”均不能等同于“抗拒”。
(2)立意分析对待这种带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,在确定立意时一般要有选择性或偏重性。如可以重点论述“要在批评中强大起来”,那么,“远离他人的批评”则成为一种反衬,而关于对待赞美的两个主张点到即可。其他立意的确定则可按此模式类推。需要强调的是,立意不能仅仅选择一种态度就万事大吉了,关键还要看这种态度背后的理论支撑,要把这种理论支撑作为重点进行剖析和阐释。不能停留在“主张”的表层而失去“原因”的根基。

3.相对材料:互补叠加
即材料的观点态度不能简单用对与错去评价,观点都具有片面性,这些观点呈现互补关系。
【例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: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,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,这是木桶理论,也称为短板效应。
材料二:在历史的长河中,很多成功之人,擅长“扬长避短”,如著名的“田忌赛马”的故事。
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。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,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试题第一部分由两则材料构成。第一则材料解释了“木桶理论”,其核心在于阐释“短板”对木桶盛水量的重要影响。“短板”可指我们生活中的技能缺陷、体能差异、思想局限等各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。而“短板效应”则隐喻这些短处会制约我们的发展,需要引起重视。第二则材料肯定了“扬长避短”做法的有效性,并列举“田忌赛马”的故事佐证。由此,可知本则材料的重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“扬长避短”的意义价值和方法措施。然而,从思辨性的角度考虑,有同学提出“避短”也是一种知难而退的怯懦,只能是权宜之计,“扬长”则需有度,也是正确的。
写作时,考生需要有互补意识去论述清楚二者的关系。比如,当短处、弱项成为阻碍我们成长的人性弱点时,我们就要去纠正;如果短处、弱项还构不成致命性的成长阻碍,就不妨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都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,让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,以达到扬长避短、扬长补短、扬长克短的状态。而且“避短”与“扬长”并不矛盾,最完美的做法应该是二者兼顾。

4.递进材料:层级归纳
几则材料的内涵构成递进关系。其方法是先确定每则材料的内涵,辨析材料内涵的层级关系,进而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。
【例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:据考证,“化”字甲骨文字形为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人和一个头朝下的人相依,表达颠倒变化之意,故“化”字本义是变化。《易传》中记载:“下观而化也。”这句话就是说在下的百姓看到一切,受到教益,发生变化。
材料二:事实上,“变”和“化”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。《礼记·中庸》中有:“动则变,变则化。”孔颖达疏:“初渐谓之变,变时新旧两体俱有,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为化。”故“化”是由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,是一种本质的改变。北宋张载在《易说·乾卦》中提出:“变言其著,化言其渐。”则强调了“化”的几微渐变效果。“化”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概念,也是一种智慧,其内涵和外延对我们有诸多启发。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?请任选一个角度,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综合分析情境材料,它由两个语段组成,第一段解释“化”字的本义为“变化”,并以《易传》中的句子为例;第二段比较“变”与“化”的差异,侧重强调“化”的“质变”和“渐变”效果并进一步指出“化”也是一种智慧,其内涵和外延对我们有诸多启发。从整则材料看,它谈论的话题始终围绕“化”这个轴心进行。从字形的形象解释,到词义具体而微阐释,再引经据典剖析它蕴涵的深味。为了把这个话题阐述得全面透彻,除了立足本身还与“变”形成比较,从二元角度进行分析。基于此,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可以思考的角度有:从“化”蕴涵的意义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;怎样拿捏好“化”的尺度;生活与成长中该如何处理“化”的问题。
情境材料包含丰富的内容,可以选择的写作点很多,但是写作任务的两句话却限定了写作的范围:以上材料,明确了构思立意依托的原料,即必须以材料为依据,不可另起炉灶;你的联想与思考,联想要求写作时不能局限在材料里,要关联现实,思考就是针对材料提供的话题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。两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在文章中加以落实,才符合要求。
这样,本文写作时,可以根据材料首先确定言说的方向,从材料中提炼文章的主题——立足事物发展的实际,循序渐进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发展,才会日趋完善;继之,观点与材料对接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;然后,联系现实,摆事实,讲道理,从不同角度阐述实事求是的渐进式变化的意义;最后,回归当下,从当代年轻人成长与发展的角度论述寻求适合自己的变化,以不断突破的价值。立意可以为人生要“变”,更要“化”。

5.综合材料:全面分析
多则材料的内涵之间存在多种逻辑关系,且可能出现干扰学生思维的材料。审题立意时需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,明辨材料之间的关系,排除干扰项,然后归纳出全面正确的观点。
【例题】
阅读下面的材料,根据要求写作。
材料一:2023年8月24日,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,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。有人说,日本一意孤行、强推核污染水排海,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的风险,这是极其自私、极其不负责任、极其没有“底线”的行为。
材料二: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。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,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 。——冯骥才
材料三:有人认为,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,你做不出来的,他做得出来,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。
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?请写一篇文章。
要求:选准角度,确定立意,明确文体,自拟标题;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;不得泄露个人信息;不少于800字。
【审题指导】
这是一道多材料作文题。材料一以热点时事“日本倾倒核污水”事件为内容,重点在于指出日本的行为是“极其自私、极其不负责任、极其没有‘底线’的行为”;材料二是冯骥才先生关于立身为人的基本观点,即“守住底线”;两则材料体现了一个共同的主旨:守住底线。底线,顾名思义,是最低限度、最低条件,是不可逾越的鸿沟。“底线”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。一在社会中,一在每人心里。底线,是规范,也是态度;是我们做人的准则,是处世的标准,更是为人的修养。我们要坚守底线,守住底线就守住了做人的根本。而对于个人、对于社会、对于国家来说,最重要的品质便是——坚守道德底线。
但是,仅守道德底线是不够的,第三则材料在前两则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,更要去追求道德高线,将道德融于生活,运用于日常,将其发展为自己的行事准则,以提高自身修养,自强不息,与理想和追求融为一体,升华自己,服务社会,胸怀天下,推动社会、世界和平健康发展。
参考立意:持高线之准,守底线之本。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