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、揭、谈、析、提、论 ——议论文纵深说理“6角度”
明、揭、谈、析、提、论——议论文纵深说理“6角度”
广西梧州藤县第一中学 莫羽
议论深刻是考场议论文“发展等级”的一个评分标准。选择合适的说理角度,不仅能帮助我们迅速地打开写作思路、整体把握写作内容,而且使得我们发表的议论更具目的性,更加深入深刻。本文总结了议论文说理常见的六个角度:明是非、揭本质、谈意义、析原因、提方法、论影响。写作者可以根据说理的需要,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若干角度展开议论,把道理讲明白,讲深刻。
一、明是非
事物是一个矛盾体,好与坏,是与非,是对立统一的。用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,既要看到事物好的方面,也要看到不足之处;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好的会变坏,坏的也会朝好的方向发展。论述道理时,利用好“对立统一”的原理,往往能把道理讲得辩证严密。
【精选例段】幼童与书法的关系,在中国的历史上曾非常紧密,却在浮躁喧嚣的现世,蓦然两下里彼此遗失。同样遗失的,更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绵绵情意。与文化母体的疏离,会让一代人都难以挣脱与精神家园隔绝的无根之痛。当我们将书法课纳入中小学正式课程,书店里醒目摆上了“描红帖”和名家碑帖,书法老师热心地在微博微信上开讲课徒,孩子们纷纷以诗文书法为载体,重续文化基因,重温祖先遗泽,这样的场景,让人温暖,也让人安心。(选自李泓冰《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》)
【角度分析】文段在分析幼童与书法的关系时,既看到了疏离传统书法的喧嚣现状,也看到了现实中推广发扬书法艺术的一系列努力。字里行间,隐约可以感受到写作者那股重振“翰墨书香”的信心与浩气。
二、揭本质
任何事物都是通过有形或可感的方式呈现的,这就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,寻找出蕴含其中的规律或道理。议论文的理,往往就包藏在纷繁复杂的事实现象当中,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、挖掘和总结,才能够明白规律,悟出道理。
【精选例段】大众文化的缤纷舞台上,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。《百鸟朝凤》中,“唢呐匠”栖身其间的乡村礼俗秩序已经远去,把唢呐作为唯一精神娱乐的时代也已一去不返。现代社会中文化市场成熟的标志之一,就是不同定位的作品都有自己的存在空间,并能找到各自的欣赏人群。今天,我们的文化景观已经大为丰富,在一个既传统又现代、既中国又世界的当代社会,让不同消费主体找到各自喜爱的作品,让每一份情怀都妥帖安放,正彰显着时代的文化观。(选自白 龙《让每一份情怀都能抵达观众》)
【角度分析】文化,在不同的时空下,有着不同的呈现方式和代表意义。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市场,我们只有看清楚每一种文化的本质属性,找到其准确的定位,才能找到其“存在的空间”,才能找到其“欣赏的人群”,才能让每一份文化情怀抵达观众的心。
三、谈意义
谈意义(作用)是常用的论证角度。意义分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,积极意义有正面强调的作用,消极意义有反面烘托的作用。有时从反面意义切入引出正面意义,或正反意义并举对照,都起到强调重要性的作用。
【精选例段】陪伴确实是当下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的稀缺品。许许多多的父母,都在忙于加班、应酬、打拼,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,甚至连当面说一句“晚安”也不容易。那些形单影只的孩子,其实最需父母停下脚步等一等陪一陪。家长的监管和养育的欠缺,是任何其他外在的措施都难以弥补的。有时候,一个故事、一本书明明已经读过几十遍,仍然要求爸爸妈妈抱着自己再读一遍。对孩子来说,重要的不仅是获取新知,更重要的是倾听和感受。互相依偎的姿势,亲昵的接触,都会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。(选自李 斌《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》)
【角度分析】文段先从正面立论,点明陪伴是“快节奏”社会稀缺品;再从反面切入,点明父母缺失“监管和养育”的负面意义;最后从正面提出正确方法、点明积极意义。文段说理逻辑严密,通过正反对照,“陪伴”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很好的强调。
四、析原因
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一种因果的逻辑联系,有果必有因。辨析某种观点、解决某个问题,如果我们能够坚持追本溯源的态度,往往更容易看清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、前因后果,解决起问题才更能做到心中有数,有的放矢。执果寻因,是议论文说理常用的探究方法。
【精选例段】问题跑道事件已经在“火”上烤了好几天。责任谁来承担,监管为何缺位,今后如何避免……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一厘清。整个事件的调查、追责与反思必须放在第一位,任何为了挣钱昧着良心的毒火,监管缺失如同摆设的邪火,标准模糊乃至缺失的哑火,都得败一败。另外,在事件的传播中,一些未经严谨科学证实就广泛传播的虚火,也要引起注意。(选自雅婷《问题跑道的锅别让轮胎背》)
【角度分析】问题跑道为何会出现?为何把毒源只归结于废弃轮胎?写作者运用了一组语气强烈的排比,指出利益驱动、监管缺位、质量标准模糊缺失、处理态度儿戏是导致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。文段放在开头,纲举目张,全篇围绕着四大原因展开批判,辛辣深刻。
五、提方法
解决问题是议论文体构成的重要部分,提方法是解决问题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。方法的提出,不仅能彰显写作者对某一问题的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思考,而且使得文章的指导性更强,社会性更显著。
【精选例段】“成人善事,其功更倍;动人善愿,其量无涯。”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扶危济困、德行化人的传统,慈善的种子深深地埋在中国人的基因里。用善意的风驱散冷漠的霾,是一件高尚且严肃的事,既不能“有钱任性”地随心而为,也不能用困难绑架道德;既要考虑到慈善的公益性与服务性,也不能忽视其法律权利。有评论说,这次慈善立法将是中国改革进程当中的一个里程碑,尽管它不会一次就变得绝对完美,但我们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法治化充满期待并满怀信心!(选自理观《慈善立法,打造中国“善时代”》)
【角度分析】文段先点明善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,接着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施行善念不能任性而为,不能违背道德,不能脱离法律的束缚,而且进一步肯定慈善事业法制化的重要意义。寥寥数语,就让我们对于慈善事业该“怎么做”有了清楚的认识。
六、论影响
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,或相互促进,或相互约制。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的发展,增强自信,鼓舞人心;消极的影响造成社会的衰退,引人警醒,变革进取。议论文的写作,适当地从“影响”的角度延伸拓展,文章的主题会更深刻,议论会更辩证。
【精选例段】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,承载着历史的记忆,印刻着文明的痕迹。一页页山河变迁,一段段历史影像,凝结在这一砖一瓦、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。有人曾言:“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,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。”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和文明底蕴,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。(选自陈 凌《让文物“沃土”滋养民族心灵》)
【角度分析】联系文物与文化的,是承载在文物上的历史记忆和文明印记,对文物的爱护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视。文段的主题的由“文物的保护”升华到“文化的传承”,立意高耸,境界开阔。
奇、势、活、简、真、曲
——议论语言添色六字诀
莫羽 藤县第一中学
感谢大家的捧场、倾听、批评和指正。
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:《奇、势、活、简、真、曲——议论语言添色六字诀》
今晚谈议论文的语言,所谈的内容是基于平时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感悟,结合自己平时写作时的一些认识和习惯,把它汇成文字在这里跟大家一同分享。
大家都知道语言实现质的提高,是短期无法做到的,需要长期的阅读和写作才有可能会收获硕果。好的语言,表意的准确、完整是最基本的要求,然后才谈变化与灵活,然后才能谈思想和情感。语言的最高超的境界是:用最合适的语言最恰当地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,也就是说,写作者能根据自己的认识、思想或情感灵活地选择词汇、句式、表现手法。
认识、思想和情感关于一个人素质,需要长期培养;而词汇、句式、表现手法的运用,这是经验层面的内容,可以口耳相传。今晚的讲座谈“语言”大多针对的是对后者做一些意识上的强调,或技法上的诠释,纯属是隔靴抓痒。
下面进入今晚的内容。
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谨、准确,在此基础上再追求文采。有文采,是议论文发展等级的一个评分标准,是考场作文获取高分的一个有利条件。如何让议论的语言有文采,本文提出了若干议论语言添色的方法和策略,分别概括为:奇、势、活、简、真、曲。
一、“奇”字诀——形式新颖、与众不同
1.巧用名句
在议论文的写作中,引用古诗名句会让议论文的语言添色不少,如果能对这些古诗名句在形式上做一些巧妙的布置,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范例选段:2015辽宁高考满分作文《潜心于学术,造福于未来》:但是,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。在他的身上,体现的是“板凳坐得十年冷”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;是“吾志所向,一往无前”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;是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”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自信与尊重。在人心浮躁的当下,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、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,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把三句名言以定语的形式嵌入到一组排比句中,打破了以往常见的直接引用名言名句的方式。不仅形式巧妙,句式整齐;而且句子内涵丰富、意蕴深刻。
2.巧用对称
对称美是写作经常追求的一种语言形式,一般用对偶、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来。严格的对称,精细到每一个短语,不仅追求形似,而且追求神似。这样的文段,不仅让人感受到整齐划一的形式美、语言优美的风采美,更让人叹服作者遣词造句的娴熟与高超。
范例选段:2015广东高考满分作文《用心感受,自然近在咫尺》:看崇山峻岭,清流激湍,即使你不懂山的形成,你却用心感受到山的巍峨,水的灵动;看万山红遍,绿荫环绕,即使你不懂花的种类,树的生长,你却能感受花的甜美,树的奉献;看繁星闪烁的银河悬空,即使你不懂星星的距离,你却能感受黑夜的神秘与趣味。由此可见,如若心有自然,心系自然,虽不知万物进化理论,却能感受自然的魅力、自然的灵魂。自然近在咫尺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大到分句,小到词组,都能体现对称的意识。从纵向看,第一、二分句对称得非常整齐;从横向看,相邻的短语类型一致,如,“崇山峻岭,清流激湍”这是一组并列短语的对称,“山的巍峨,水的灵动”这是一组偏正短语的对称。文段在遣词造句时,彰显对称意识,使得文章节奏明快,形式优美。
二、“势”字诀——表意有势,感情充沛
1.巧用排比
排比句,有增强语势的作用,这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修辞手法,不加选择地使用,不免落入窠臼,但是根据适时需要,巧妙地使用,往往能收到与众不同的效果。
范例选段:2015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《心近,自然来》:
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,却早已遗忘庭前静观云展云舒的坦然乐趣?
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千万生物的进化历程、纲目种属,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?
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,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远地观望着自然,却未曾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,与天地同呼吸、同起舞?
我的心啊,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。
添色策略:这是文章的开头,作者选取了一组句式“你是否……,却……?”,用排比的方式在读者的脑里印入了一个个“?”,引人思考,发人深省,情感上达到了拷问的作用,语意上别具气势,引发读者“看下去”的欲望。
2.连续反问
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,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。连续使用反问修辞,有增强语势的作用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《戳穿表象方能洞察本质》:不掀起事物所蒙盖的面纱,认识其内在因果,又怎能规划人生,成就一番事业呢?假如阿里巴巴集团前董事长马云没有在互联网刚兴起时,戳穿人们纷纷攘攘认为互联网没有前途的表现,从而洞察互联网必将引领购物潮流的商业模式的本质,反复思索两者之间的联系,又怎会有如今的成果呢?假如莫言没有透过表象看到人的内心世界,又怎会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,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呢?假如诺斯等没有在工作时抹去表象,又怎会发现那惊天的阴谋呢?拨开雨雾缭绕的表象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,分析其中的种种因果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使用了一连串反问句式“……,又怎能……呢?假如……没有……,又怎会有……呢?假如……没有……,又怎会……呢?假如……没有……,又怎会……呢?”,把讲道理与摆事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,语言生动,论证深刻,非常有气势。
三、“活”字诀——句式灵活、通达流畅
1、活用手法
在议论文写作中合理灵活地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,可以让议论的语言生动形象、丰富多彩。常用的修辞手法有:比喻、拟人、对偶、排比、反复。常用的表达方式有:叙述、描写、议论、抒情。
范例选段: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《坚定立场,追求本真》:一簇簇香菊在园中绽放,一只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,一道道清泉从门前流过。陶渊明幽居于此,他不求官场显达,不求名利显赫,只愿顺应那份“晨兴理荒秽,带月荷锄归”的宁静与真实,他活得清逸而洒脱,像蓝天上的白云,像大海中的游鱼,他只吟唱出宁静本性的乐声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排比、对偶、比喻、引用,句式整齐中又富有变化,生动灵活;表达上与一般的叙述“陶渊明”例子不同,开头运用描写的手法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、充满情趣的隐居画面;中间叙述陶渊明“弃官归田”的事迹,语言简洁凝练;最后用“白云”、“游鱼”、“乐声”进行比喻,对陶渊明的“隐逸人生”进行了恰当的评价。描写、叙述、议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新鲜可感。
2.整散结合
整句,形式整齐美观、音韵和谐;散句,灵活变化、便于表达。在写作中灵活运用整句和散句来表达语言,句子整齐又有变化,内容、感情随着形式的变化而变化,具有整齐美、参差美、流畅美。
范例选段:2015重庆高考满分作文《等待》:生命这一程长路,不能指望孩子一天长大,也很难让生活中的所有误解马上消除,从冲动到冷静,从狭隘到宽容,缓一缓,等一等,冷却原因不明的是非计较,让所有的误会成见都成为对自己胸怀的一种提醒,客观已经那么简单的存在,人生更需要长养的是等一等的智慧和从容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的句式运用很灵活,整体上以散句为主,中间“从冲动到冷静,从狭隘到宽容”、“缓一缓,等一等”是两组整句,而且这两组整句字数不同,排列在一起,又体现出散句的特点。这段话语意连贯,参差中不失整齐,表意丰满又具备形式美。
3.长短结合
长句、短句都是单句,一套“主谓宾”。长句之所以长,是因为很多修饰成分——定语、状语;短句之所以短,是因为修饰成分少。用长句表达,语意丰满;用短句表达,干净利落。语言表达可以根据表达的意思与情感的需要,灵活地选择长句或短句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《一杯春醪寄余心》:冯骥才曾道:“植物死了,将生命留在种子里;作家死了,将生命留在作品里。”“言为心声”,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,或无意的性格流露,或刻意的志节寄托,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,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长短句灵活运用。“或无意的性格流露”“或刻意的志节寄托”是两个短句;表达简洁,直截了当;“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,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”是一个长句。短句长句随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的需要,错落有致地出现,既体现出语言的音韵美,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情感。
四、“简”字诀——简洁凝练、言简意赅
1.巧用短语
短语,结构简单,表意清楚;成语约定俗成,含意丰富。在写作中多用短语(成语),句式简练,言简意赅,让人读起来轻松明快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《缤纷色彩源自特殊结构》:树立责任意识,善于运用机智,让自己的人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彩。赵国危急之际,毛遂自荐,与强楚联盟;郑国存亡关头,烛之武夜缒敌营,智退秦师;美国寻求独立,华盛顿揭竿而起,功成身退;中国渴望富强,邓小平毅然复出,改革开放……历史的使命,时代的责任,有志者铁肩担当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连续使用多个短语(成语):危急之际、毛遂自荐、存亡关头、夜缒敌营、寻求独立、揭竿而起、功成身退、改革开放等。整段话不足150个字,却列举了三个事实论据,语言简洁,节奏明快,论证深刻。
2.巧用文言
适当地在语言表达中使用一些文言词语或句式,文言与现代汉语相结合,更有利于语意和情感的表达,不仅让人感觉到古典的气息,而且使语言简洁凝练、干净利落。
范例选段:2015浙江高考满分作文《似曾相识燕归来》: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,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、伪装,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,而笔迹如是,文章亦如此,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,钩沉觉隐,一旦发而为文,纵有千万般隐匿修饰,字里行间总是风流个性,不可抑勒。
添色策略:文段的后半部分,合理地使用一些文言词语,如“而、如是、发而为文、纵有”等,使句子的表达简洁明快、言简意赅。
五、“真”字诀——真情实感、通晓明白
1.以情动人
我手写我心,我们习惯于追求优美的词句,有时表达一些真情实感,更容易打动人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山东满分作文《且听风吟》: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之于宇宙,我们不过是十分微茫的存在,渺若草芥。小时候,我常想,我的这一生,将是怎样的一生?我会成为有名的大人物,还是作为普通人了此一生?其实这些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如此短暂的一生中是否能够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。
添色策略:作者通过谈小时候的真实感受,而引出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,真实可感,打动人心。
2.以理晓人
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,道理讲得深刻明白,决定于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思想的深度。常见的讲道理的方法有:揭示事物发展的原因或本质,归纳分析法,用一分为二、全面、辩证、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,类比分析法,联想分析法。合理运用一种或几种说理方法,可以增强说理的深度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安徽满分作文《凸凹与色彩》:我们人类总是有些缺陷:有的人埋怨缺少了与生俱来的光鲜外表,有的人遗憾缺少了优渥富足的家境,有的人叹息缺少了某个方面的天赋……于是两种选择摆在人们的面前:一种是在时间的无情打磨下消耗尽原来的热望与激情,浑浑噩噩地过完一生。另一种人则是不低头,不妥协,用足够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,弥补天生的不足,活出自己的风采。
添色策略:这段话前半部分列举了三类有“缺陷”的人,运用的就是全面看问题的说理方法,后半部分列举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选择,运用的是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。整段话,思维全面严密,道理讲得深入浅出。
六、“曲”字诀——跌宕起伏、抑扬顿挫
1.巧用关联词
文章在行文的过程中,要实现语意的曲折转换,合理地使用一些关联词,起到了恰到好处的串联的作用。由句到段,由段到篇,关联词语起着重要的串联作用,合理地使用关联词,文章才会形成一个整体。
范例选段:2015年高考四川满分作文《拨开云层看“聪明”》:有人说,老实是另一种聪明,而聪明未必是真的聪明。事实上,老实是最高境界的聪明,虽然有时看似个人有点吃亏,但长远的价值却是其他任何事物换不来的,是大智慧;而那些表面的聪明只是一时投机取巧,或许短期有效,但多是只顾眼前利益,尽管一时风光无限,但毕竟难于长久,是小聪明。
添色策略:本段话根据需要使用了多个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,使得文段层次清晰,表意清楚,语言流畅,整段话浑然一体。使用到的关联词有:而、虽然……但是……、而、但、尽管……但……
2.巧用抑扬
议论文写作中,无论是叙述、议论、还是抒情,有意识地运用抑扬意识,往往会让语言呈现出跌宕多姿、曲折变化之美,让人在情感上收获“曲径通幽”、“豁然开朗”的感觉。欲扬先抑、正反对照手法的运用,都能达到这样的效果。
范例选段:2015高考山东高考满分作文《探究:路漫仍求索》:我们都在谈外国教育的优越之处,诚然,外国人不拘一格、自由探索的精神要比如今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应试教育思想要强。我们盛产金牌选手,却难产诺贝尔奖巨匠。教育对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。应试教育反射出如今社会功利、僵化的思想欲求。但是,时代在发展,我国教育事业也在进步。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,虽举步维艰,但也令人欣喜。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实践碳素,这可能是我国教育文化发展的转向标。
添色策略:本段使用先抑后扬的手法,先指出我国教育目前的不利因素,再展望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,既引发我们深入思考,又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,一抑一扬,主题十分深刻。
页:
[1]